苏轼:菜都烧不好,没在新东方学过烹饪吧
01
公元1089年,杭州。
深秋的夜里,西湖旁的一个酒馆。
屏风内,两个翩翩君子,举杯赋词赏明月。
酒至酣处,一少年挥笔写下四个字。
此时,上菜小哥将刚烧好的招牌菜放在桌子正中央的位置,顺着目光一望,只见几个鎏金大字。
落款,黄庭坚。
我去!居然是大V书法家啊!
上菜小哥道:“黄教师,快来尝尝我们的菜合不合口味!怠慢了怠慢了,不知黄教师大驾光临!”
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”只见屋内另一男子左手举杯,右手拿筷,婉婉道出这词句。
深夜的秋风,未能吹干他眼眶的湿润。
上菜小哥一脸惊愕道:“你是......苏轼老师?”
男子点头。说了句:“这菜,不如这酒。”
人群瞬间包围了这家酒馆。
大家纷纷拿起手机,拍照,发朋友圈。
瞬间,深夜酒馆现众所周知的大v瞬间成为大宋的热门话题。
深夜酒馆现众所周知的大v。
深夜酒馆正式启动大v套餐。
苏轼为深夜酒馆代言,好酒,好菜,世间仅有。
02
苏轼,20岁中进士,在大宋混的是风生水起。
苏轼的词,每次都能上大宋微博热点。
他为亡妻写的悼词: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不知扎了多少女人的心。
他给王菲写的歌词: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响彻整个大宋。
总之,就算不混风投圈也能看得出来,苏轼男女老少通吃,商业价值不可估量。
然天有不测风云。乌台诗案令他一下成为全民级话题。
危难之时,黄庭坚挺身而出。
103天后,苏轼出狱,黄庭坚为他接风洗尘:
“苏老师,以你的才华和影响力,咱别做官了。你看人民的名义,官不好当啊!”
“那我做什么?”
“老师还记不记得蹭我们热度那家深夜酒馆?”
“嗯,菜不如酒。”
“老师,您是有才华之人,如今餐饮产业这么发达,咱们何不做只迎风口的猪?”
“做猪???”
“开店!”
苏轼凝望着酒杯,陷入思考。半晌,忽的拍案而起:
“就这么干!”
03
于是,文豪苏轼、土豪苏轼,从世人眼前消失了。
三年后。
那家深夜酒馆。
一男子,身穿白色厨师服,直奔后厨,一把夺去掌勺师傅的锅:“菜都烧不好,没在新东方学过烹饪吧?”
掌勺师傅一脸无措:“俺爹从小就教俺做菜,俺都照着俺爹的方法做几十年了。”
“一边歇着去!”
很快,这家深夜酒馆凭借着这男子做的一手好菜,大火。
这男子,便是那年乌台诗案的苏轼。
“好马配好鞍,好酒配好菜,这才叫上档次!”苏轼如是说。
原来,那三年,他一直在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学习烹饪。
04
自那以后,酒馆名声大噪。
不久后,苏轼推出一道镇店之宝——东坡肉。
苏轼根据自己在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掌握的烹饪技法,将普通的黄州上等猪肉烹制成口味独特的东坡肉,此菜品肥而不腻,入口即化,深受大宋民众喜爱。
他还将这道菜的烹饪技法公之于众,取名:《猪肉颂》。
“净洗铛,少著水,柴头罨烟焰不起。待他自熟莫催他,火侯足时他自美。”
此文一出,大宋每个家庭妇女,灶台上都放了一份《猪肉颂》。
每一个深夜,苏轼店里看着人来人往的顾客,炉子上红通通的火苗,满足感爆棚。
是呀。
老夫能为官,能写诗,还能烧得一手好菜。
多亏了郑州新东方烹饪学校,大江东去时,老夫还能凭借一手厨艺成就这番事业!
(声明: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,我们会尽快处理。)